張小泉商標案
- 作者: 十象商標 發布時間:2024-01-12 22:01:59
- 摘要
“張小泉”商標糾紛案發生了很多起,本部分僅摘取其中一例,這已是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被第三次喊停生產銷售標有“張小泉”字樣的商品。
【案件背景】
“張小泉”商標糾紛案發生了很多起,本部分僅摘取其中一例,這已是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被第三次喊停生產銷售標有“張小泉”字樣的商品。“張小泉”是形成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的著名老字號品牌,杭州張小泉集團是中國馳名商標———“張小泉”的唯一擁有者,也是“張小泉”牌刀剪產品的唯一合法生產廠家,而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將“張小泉”三字作為企業名稱的一部分使用。杭州張小泉剪刀廠于1991年2月經注冊取得“張小泉”文字商標,上海刀剪總店成立于1956年1月。杭州張小泉認為上海張小泉在商品上突出使用了“張小泉”字樣涉嫌商標侵權,將其告上法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04年7月19日作出生效判決,認為上海刀剪總店突出使用“張小泉”“上海張小泉”文字的行為,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該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但要求上海刀剪總店今后應在商品和服務上規范使用其經核準登記的企業名稱。此后,杭州張小泉發現上海方面未按判決做,仍然存在產品以及包裝、標牌上直接使用“上海張小泉”字樣標識的行為。2004年12月,杭州張小泉向杭州市中院提起訴訟。上海張小泉對此提出管轄權異議,遭駁回后向浙江省高院提起上訴,又被駁回。
【案情簡介】
上海張小泉成立于1956年1月6日,開業之初名稱是上海張小泉刀剪商店,1982年、1988年、1993年先后變更為張小泉刀剪商店、張小泉刀剪總店、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2006年3月24日,原告因企業改制更名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1987年1月30日,原告經核準注冊了“泉字牌”圖形商標。1993年10月,國內貿易部授予原告為中華老字號。杭州張小泉前身為杭州張小泉剪刀廠。1964年8月1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經注冊取得張小泉文字與剪刀圖形組合的“張小泉牌”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為日用剪刀,注冊號為46474。1981年5月1日,“張小泉牌”商標又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核定使用商品第20類剪刀,注冊號為129501。1993和2003年連續獲得續展,有效期至2013年2月28日。1991年2月28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經注冊獲得“張小泉”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第8類(包括剪刀和日用刀具等),注冊號為544568。2001年續展注冊,有效期至2011年2月27日。1997年5月7日,上述兩商標均轉為國際分類,核定使用商品第8類(包括刀剪等),有效期自1997年5月7日至2007年5月6日止。1997年4月9日,“張小泉牌”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以下簡稱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2000年12月27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因企業改制更名為杭州張小泉有限公司。2001年5月14日、8月14日,“張小泉牌”及“張小泉”注冊商標先后經核準轉讓給杭州張小泉。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1999)滬二中知初字第13號生效判決書認定:“根據杭州市檔案館及浙江文史資料選輯記載,‘張小泉’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起初由張思泉帶著兒子小泉開設‘張大隆’剪刀店,1628年張小泉又率子近高來到杭州,在杭州大井巷繼續營業,招牌仍用‘張大隆’,后因冒名者多,于1663年改名為‘張小泉’刀剪店。小泉去世后,兒子近高繼承父業,并在張小泉后面加上近記,以便識別。1910年,張祖盈承業。1949年,張祖盈因虧損宣告停產,并將張小泉近記全部店基生財與牌號盤給許子耕。杭州解放后,張小泉近記剪刀復生。1953年,人民政府將當時所有的剪刀作坊并成五個張小泉制剪。”原告上海張小泉主張被告杭州張小泉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于1663”和“since1663”的行為構成虛假宣傳。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雖然被告杭州張小泉與“張小泉”的創始人沒有嫡傳關系,但被告杭州張小泉的前身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先后于1964年8月1日、1991年2月28日經注冊取得“張小泉牌”商標和“張小泉”商標,被告杭州張小泉是上述商標的商標權人,其在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張小泉”商標的同時,標注“創立于1663”或“since1663”,主觀上是為了表明“張小泉”品牌創立于1663年的歷史事實,不構成虛假宣傳。
原告上海張小泉主張,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牌”商標雖于1997年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但被告杭州張小泉未按照《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在馳名商標認定時間超過三年時重新提出認定申請,故被告杭州張小泉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亦構成虛假宣傳。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1996年8月1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布的《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對于馳名商標認定時間未超過三年的,不需要重新提出認定申請。2003年4月17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該規定于同年6月1日起施行,原《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現行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中沒有關于經國家商標局認定的馳名商標需在一定期限后重新提出認定申請的相關規定。鑒于被告杭州張小泉的“張小泉牌”商標曾在1997年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因此,被告杭州張小泉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虛假宣傳。
鑒于被告杭州張小泉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于1663”“since1663”和“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故對于原告上海張小泉要求被告麥德龍公司停止銷售被告杭州張小泉生產的上述產品的訴訟請求,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亦不予支持。同時,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指出,原告上海張小泉和被告杭州張小泉均系經營刀剪等同類商品的企業,且均與“張小泉”的創始人沒有嫡傳關系。雙方因“張小泉”品牌的知識產權問題已經發生了多次訴訟,因此,雙方在經營活動中均應依法規范使用各自與“張小泉”品牌有關的知識產權。本案中,被告杭州張小泉在刀剪產品的外包裝上將其“張小泉”商標與“創立于1663”或“since1663”字樣結合使用和宣傳的行為,顯屬不妥。為了正確區分被告杭州張小泉的“張小泉”商標與“張小泉”品牌的歷史,避免相關公眾的誤認和混淆,今后被告杭州張小泉在經營活動中應當依法規范使用“張小泉”商標和“張小泉”品牌。最終,法院駁回了上海張小泉的訴訟請求。
判決后,原告上海張小泉不服,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其主要上訴理由為:(1)原判關于杭州張小泉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于1663”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上訴人、杭州張小泉與“張小泉”品牌的創始人均沒有嫡傳關系。杭州張小泉無論是企業、注冊商標或是生產歷史,均沒有300多年歷史。(2)原判關于杭州張小泉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且適用法律錯誤。在2003年6月1日《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施行前,馳名商標的管理應以《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為法律依據。在2000年“張小泉牌”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三年后,根據《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第三款的規定,杭州張小泉應重新提出認定馳名商標的申請。由于杭州張小泉未提出申請,故該商標已不屬于馳名商標,不能再適用《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3)原判要求杭州張小泉在經營活動中依法規范使用“張小泉”商標和品牌的判決內容含義不明確,難以實行。
被上訴人杭州張小泉答辯認為,(1)杭州張小泉的“張小泉牌”刀剪品牌與創立于1663年的張小泉刀剪之間存在密切的傳承及淵源關系,因此杭州張小泉在刀剪產品包裝上作系爭標注,用以表明其刀剪品牌的淵源,不存在虛假捏造的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所有企業的歷史都從登記起算,不可能成立于1663年,因此消費者對杭州張小泉在產品包裝上的標注,只會理解為該品牌的源頭和歷史,不會形成“杭州張小泉成立于1663年”的誤解。(2)《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已經被《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取代,后者中沒有關于馳名商標超過三年必須重新進行認定的規定。前者也只是針對當事人要求工商局保護時,工商局可以要求重新認定。實踐中,國家工商局沒有重新認定過一件馳名商標。杭州張小泉的商標廣為人知,在2004年上海法院的判決中均認定“張小泉牌”商標為馳名商標,因此宣傳馳名商標并不虛假。(3)原判指出杭州張小泉行為不妥,是提醒其日后要更嚴謹、規范地使用權利。
最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