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傳揚民族文化精神
- 作者: 十象商標 發布時間:2024-01-12 20:29:33
- 摘要
中國近代民族棉紡織工業始于19世紀末。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勢力無暇東顧,國外進口的紡織品數量銳減,國內棉紗、棉布等紡織品走俏,市場價格的提升,促使許多商人、富賈紛紛投資高利潤的棉紡織業。山東紡織品商
中國近代民族棉紡織工業始于19世紀末。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勢力無暇東顧,國外進口的紡織品數量銳減,國內棉紗、棉布等紡織品走俏,市場價格的提升,促使許多商人、富賈紛紛投資高利潤的棉紡織業。山東紡織品商標畫是老商標收藏主要的品類之一。
山東的傳統手工紡織業歷史悠久,“小布”、“丈五弦子”等土紡土織的“土布”物美價廉。清末民初,國外先進的紡織技術得以引進,改良之風大大促進了中國北方紡織業的發展,山東成為遠近聞名的紡織品產銷集散地,圖文并茂的各樣棉紗商標、布匹“機頭標”等也隨之流播四方。天津官辦直隸模范紗廠1915年建成投產后,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天津已擁有華新、裕元、恒源、裕大、寶成、北洋等大型紡織公司,上海也不乏永安、達豐、華安、萬豐、天一、大公、鴻章、震豐等廠商,成為中國重要的紡織和印染基地,為今天留下了豐富的老商標遺存。
在天津,有正豐印染廠的“蘇武牧羊”、恒源紡織公司的“八仙”、長興成記的(周敦頤)“愛蓮”、裕大紡織公司的“八馬”等。在上海,有永安紡織公司的“金城”、達豐染織廠的“一品圖”(韓湘子)、美豐染織廠的“自強圖”等。在山東,有泰記廠的“富貴花”、忠興堂的“雙童鹿”等商標美圖,不勝枚舉。雅俗共賞的紡織品包裝標簽,其文化親和力與認同感在營銷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它依托著“衣食住行”中的首要地位,風行大江南北。眾多紡織品商標的形式或橫或豎,大體以16開為主,后來的彩色印刷水準已令人耳目一新。重要的是,商標圖畫廣泛以中華文化、歷史故事、民族藝術、民俗民風、吉祥圖案為內容,洞開工商業文化之門,為人喜聞樂見,從一定層面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揚起到了積極作用。一紙布標本無特別的價值,然而有愛不釋手的百姓將其裝入精致的紅木鏡框中,掛于廳堂,成為獨特的藝術品。
“五四”、“五卅”運動、“九一八”事變以來,發展民族工業,提倡國貨成為廣大民眾,特別是工商業者發自心底的呼聲。這一時期正蓬勃發展的南北棉紡織業率先垂范,商標圖案設計堅持弘揚中華文化的同時,又紛紛標明“推行國貨”、“愛國布”、“愛用國貨,勿忘國恥”等口號。有的甚至在大大的商標上繪國人肖像,注冊為“中國人牌”。一團毛線,其包裝只是寸余寬的紙圈,但天津人卻在上面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抵羊(洋)”故事。1931年,天津東亞毛呢紡織公司投產后,以“國人用國貨”為號召,抓住國人抵制日貨的愛國心理,決定與日商競爭,推出了雙羊相抵的“抵洋牌”毛線,印有抵羊圖案的包裝、標簽令日本人坐臥不寧,后雖經演化為“抵羊牌”,但一語雙關之意早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