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風起帆來
- 作者: 商標實時新聞 發布時間:2024-01-12 18:02:49
- 摘要
作者:特約記者黎之義今年以來,思南緊扣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探索一條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新路徑,繪就了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畫卷。特色彰顯工業經濟蓄
作者:特約記者黎之義
今年以來,思南緊扣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探索一條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新路徑,繪就了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畫卷。
特色彰顯工業經濟蓄勢騰飛
思南山水相依,是一座讓心寧靜的濱江之城。在感受到思南山水之美的同時,其實還有工業之美。
為做好新型工業化發展,思南提出新型建材1個首位產業,山地農特食品加工及其它輕工業、先進裝備制造業2個優勢產業,健康醫藥、清潔能源、飲用水、現代化工等N個特色產業的“1+2+N”體系,進一步優化工業產業布局,推動工業迅猛發展。
圍繞首位產業和優勢產業,采取縣級領導帶隊,開展產業大招商,宣傳推介思南,推進重點招商項目,實現了精準務實外出招商。今年以來,累計開展招商考察30次,新引進項目17個,到位資金11.15億元,項目開工率100%。
新型工業園區基本成型。推動園區集群集聚發展,致力把思南經開區建成全縣新型功能化發展的引領區、開放型經濟建設的先行區,以規模企業、支柱產業為重點,以技術革新、工藝創新為導向,促進優勢資源就地加工增值,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布局,深入引導產業項目向園區聚集,推動產業集群集約發展。1-5月份,思南經開區累計完成固定投資12.18億元,規模總產值31.64億元,工業增加值7.13億元。
一大批企業邁向現代化。聚焦加工轉化、品牌創建兩項重點,扎實推進生態茶、生態畜牧(禽)、蔬果菌、優質糧油、薯類制品等精深加工,擴大生態特色產品加工業規模。支持企業建設基地,開展粗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等,提高標準化、規模化水平,以農發集團、貴州佳里佳、一航科技等為引擎,一大批企業正在引領傳統農產品加工業向現代化大生產邁進。
其它工業齊頭并進。按照做強大中企業、做優庫內企業目標,持續抓好重點企業技改擴能,推動一批符合政策投向、納稅貢獻大、帶動力強的企業成為全縣工業經濟中堅力量,全面釋放水泥、石材、化工、機械、裝備制造等行業產能。
今年上半年,思南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9.49億元,同比增長17.3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37億元,同比增長17%,工業產值比重大幅提升。
破繭成蝶烏江畔崛起一座城
思南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新引擎,大力拓展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味,奮力描繪美麗的山水園林城市畫卷。
打破烏江峽谷限制瓶頸,實施東擴、西進、北延、南移戰略,逐步形成“一城兩區四組團”縣城發展格局,縣城區規劃面積增加到5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擴展到23.13平方公里,初步具備30萬人口規模的中小城市發展空間,城市空間布局優勢凸顯,城市功能顯著增強。
進一步完善城區市政基礎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完善城市生態系統和城市功能。推進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綜合治理,廣泛開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建成山體公園和休閑場所3個,打造宜居之城。
統籌推進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結構優化、高效實用、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杭瑞、思劍高速在思南“十”字相交,已成為連接黔東經濟圈和黔北經濟圈的綜合樞紐,已形成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立體交通體系。
充分利用省、市打造黔東北特色城鎮帶和思(南)石(阡)印(江)同城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思南融入黔北、黔東城市群步伐,提速推進新城區開發,加大商貿物流、教育、醫療和康養、中藥材、農業產業、畜牧業和航運等產業的培育,形成烏江生態經濟走廊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找準支點山地農業蜚聲南北
思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山地農業,推動農業發展與騰飛。
——擴大糧油高產創建規模,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35.6萬畝。高位推動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3.69萬畝。
——立足優勢產業,擇優扶持一批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加強科技合作,分別與貴州大學、省農科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實訓基地、綜合試驗站,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各類市場主體興辦優勢農產品加工項目,切實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累計培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443家。
——立足資源稟賦,引入外來資本,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生產要素集聚、經營機制究善、生態經濟效益和示范帶動效應明顯的特色農業示范片。累計建成示范性高效農業園區48個,達標以上壩區18個,帶動全縣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以生態茶、蔬果菌、中藥材、生態畜牧為主導產業的山地特色農業布局基本形成。
——扶持壯大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開展展示展銷、直播帶貨、專場推介等各類營銷促銷活動,讓農產品走出大山。培育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思南晏茶”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思南黃牛”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達44.8萬畝。
厚積薄發風景這邊獨好
近年來,思南依托豐富而獨特的旅游資源,圍繞“烏江、石林、溫泉、歷史文化”四張名片,持續豐富旅游業態和人文內涵,推動“旅游+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積極引進投資型、管理型經營主體,對縣域旅游資源整合重組,建立健全公司化運營管理景區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組建旗艦級旅游企業,持續培育規模旅游公司6家,有力提升旅游產品市場競爭與抗風險能力。
加快推進思南景區建設和石林景區升級改造,加快推動鄉村旅游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努力打造旅游特色小鎮、精品村寨。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3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濕地公園各1家,全域旅游漸入佳境。
主動融入武陵山生態文化旅游圈、環梵凈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創新區、遵義紅色旅游等旅游節點,以重點景區為支撐,以文物景點為重要節點,探索推進“文旅、農旅、城旅、康旅”等業態,深度融入古郡文化、烏江文化、民間民俗文化、歷史文化、書院文化等元素,打造思南—鳳岡—遵義、思南—梵凈山—銅仁等短途旅游精品線路,促進全域旅游持續“井噴”。
加大客源市場推介,深入實施旅游聯盟、景區聯動機制,加強與涉旅企業合作。先后獲得“美麗中國·十佳旅游縣”、“最美中國文化魅力·鄉村旅游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國·魅力休閑之城”“中國溫泉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來源:銅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