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埇橋區:聚焦“三大百億產業”全面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 作者: 十象商標新聞 發布時間:2024-01-12 17:48:38
- 摘要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近年來,宿州市埇橋區依托區位、資源、人口、市場“四大優勢”,緊緊牽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點線面協同推進,突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聚力糧食、畜牧、林業三大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近年來,宿州市埇橋區依托區位、資源、人口、市場四大優勢,緊緊牽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點線面協同推進,突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聚力糧食、畜牧、林業三大百億級產業,不斷探索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新路子,先后榮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畜牧大區中國綠色家居產業示范基地中國燒雞之鄉等稱號,為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區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重要支撐。
強化以點帶動,在基地建設上取得新突破
該區堅持龍頭帶動,著力培育產業發展基地,構建呈現多點開花的大好局面。
農業產業園成為強引擎。緊緊圍繞糧食和畜禽兩大主導產業,堅持農業生產信息化、產學研推一體化、生產經營集約化協同推進,帶動夾溝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埇橋大豆產業園、燒雞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提檔升級。建設‘雙創’孵化中心、成立創業者港灣,農民入園創辦企業86家,帶動農民就業創業1.27萬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已成為埇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強大引擎。
綠色家居產業園成為新高地。堅持高位推動,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建立健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集中連片的中國綠色家居產業基地,園區現有以TATA木門、顧家家居為代表的各類企業200家,其中規上企業65家,擁有省著名商標6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林業加工產值連續多年蟬聯全省第一,2021年園區工業產值達100億元,實現稅收3億元,為埇橋林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成為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養殖基地成為助推器。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招引大型養殖企業落戶埇橋,目前,全國排名前五的大型養殖企業均在埇橋落地。廣東溫氏集團、福建豐沃集團、江西正邦集團、安徽華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點畜牧項目也已建成投產。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2021年,生豬出欄132.8萬頭,同比增長7.58%,連續15年獲批生豬調出大縣,不斷推動養殖業增加產業經濟收入。
強化多鏈聯動,在產業布局上取得新突破
埇橋區堅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充分發掘特色資源優勢,形成以農產品為基礎,以工業加工為依托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產業鏈得到互動延伸。
不斷夯實農業基礎鏈。堅決扛穩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責任,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興修農田水利設施、硬化田間道路等,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堅實保障和支撐。2021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4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1%以上,糧食種植面積462.89萬畝,總產208.59萬噸,實現糧食生產十八連豐。
持續延長加工產業鏈。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聚焦生產、運輸、加工、冷鏈配送、二次加工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建成了種植基地+中央廚房+冷鏈配送+集約化供餐四位一體的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地方中央廚房,2021年綠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產值達165億元。林業更是形成了從板材加工到家具生產、智能家居制造的全產業鏈條,總產值達到200多億元。
加快培育品牌價值鏈。大力實施品牌農業戰略,積極申報了一批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認證和知名商標。全區現擁有符離集燒雞紅樹灣地板2個中國馳名商標,王棗子茶夾溝香稻米等4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或商標,皖豆香金安特等7個馬德里注冊商標。埇橋人造板材順河木業符離集燒雞3個品牌入選了全國區域品牌百強榜,總價值達到93億元。
深入擴展增值利益鏈。堅持先行先試,創建了以農業企業為龍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的新型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截至2021年底,全區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173家、家庭農場3029家、產業化聯合體110家,帶動農戶4.6萬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強化全面推動,在產業振興上取得新突破
埇橋區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思路,統籌做好規劃,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推動全面鄉村振興。
用實政策幫扶強心劑。今年市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預算安排8.73億元,確保投入力度不減,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制定出臺了提升現代農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獎勵扶持辦法等政策,在設施農業建設、品牌培育、兩品一標認證等方面提高獎補標準。加大與銀行合作,推出助農貸小企業成長貸等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推動鄉村產業不斷發展。
用活科技賦能金鑰匙。聚焦兩強一增,深入實施科技強農六大行動,打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10家高校科研單位在埇橋成立了產學研用基地,現全區建設有智慧農業管理平臺1個,北斗基準站1個,管理系統共接入2個業務系統、12個視頻監控點,設立視頻監控38個,覆蓋種植面積16.8萬畝,涉及年產量14.8萬噸。
用好改革創新源動力。推深坐實田長制改革,落實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持續深化林長制改革,形成1+14+28區級林長工作格局,全區共有區級林長25名,鄉級林長294名,村級林長338名,實現了三級林長全覆蓋和全域網格化管理。探索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成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讓傳統農業從單打獨斗走向抱團共贏,形成埇橋樣本被全省推廣。(涂強、李福展、苗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