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船舶污染治理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正面典型
- 作者: 小象 發布時間:2024-01-13 23:36:32
- 摘要
最亮眼的變化是航運降碳減污擴綠取得新成效。我們統籌船舶污染治理與清潔低碳能源利用,3.3萬艘船舶實現“零排放”,長江船舶污染治理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正面典型,以《江蘇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為代表的地方立法取得突破,長江綠色航道建設成套技術廣泛應用,船舶靠港使用岸電80萬艘次、同比增長近60%。
最亮眼的變化是航運降碳減污擴綠取得新成效。我們統籌船舶污染治理與清潔低碳能源利用,3.3萬艘船舶實現“零排放”,長江船舶污染治理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正面典型,以《江蘇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為代表的地方立法取得突破,長江綠色航道建設成套技術廣泛應用,船舶靠港使用岸電80萬艘次、同比增長近60%。
在“海巡0603'>0603”上,工作人員通過視頻動畫,向學生們介紹了乘船須知和防溺水知識。隨后,江蘇海事局工作人員向學生們講述了包括船舶污染物的種類,污染物產生、處理、排放的流程,船舶污染物對長江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等長江船舶防污染知識,并普及了《長江保護法》與《江蘇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帶領學生們開展了防污染知識有獎問答,學生們爭先搶答,活動氣氛十分熱烈。
長江保護法明確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實行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系統治理。近年來,江津法院與市魚保處、江津區林業局共同建造以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收容救護為主要功能的長江流域首個船舶式珍稀特有魚類收容救護中心,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建設投放人工魚巢總面積達54000平方米,合力共建畝生態修復林等,積極創新生態保護修復模式,推動長江流域受損生態環境得到切實有效修復,是人民法院貫徹恢復性司法理念推動長江生態保護修復的生動實踐。
得益于這種辦案模式,2022年初,宜昌市葛洲壩檢察院在船舶拆解統一調查行動中,發現某船務有限公司未依法辦理拆船環境影響評價手續即開展對廢舊船只的拆解工作,對長江生態環境存在污染風險。該院迅速介入,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履行嚴禁私自拆解報廢船舶的職責,幫助企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整改過程中,該船務公司做出積極參與長江生態保護、實行轉型發展的承諾。整改后,公司各項業務運營更加規范。
枝江地處長江中游,岸線有102公里,因水而興,水運發達。為保護長江生態,枝江在狠抓長江截污、岸線生態修復的同時,加快切入“氣化長江”“電化長江”新賽道,大力發展純電動船、LNG動力船舶,為發展長江綠色航運作貢獻。
在江蘇太倉,太倉與上海寶山兩地海事部門在長江蘇滬交界水域以“滬蘇海事船舶污染防治一體化”為主題,開展了2023年船舶溢油應急演習。在江蘇鎮江,海事部門聯合交通、環保、住建等單位以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為紐帶,成立了“美麗鎮江·生態長江守護聯盟”,構建起了長江鎮江段水域聯合監管工作新格局。在江蘇張家港,海事執法人員走進轄區碼頭和船舶,發放《條例》宣傳材料,并對船舶、碼頭防污染設施設備進行檢查,指導船舶和港航單位做好船舶污染防治工作。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按照水清岸綠要求,優先避繞重要生態功能區,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人工種植陸域、水生植物的防治措施,恢復岸線生態功能,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加強船舶港口污染物防治及塑料廢棄物規范搜集,推動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置設施有效銜接,岸電應建盡建和散貨堆場防風抑塵設施全覆蓋。推廣港口先進節能環保技術應用,加快長江干線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化學品洗艙站、岸電等設施建設和常態化運營。
“瀛洲智庫”專家成員李道季、尹大強、杜羿卓、孔令丞分別圍繞持續關注長江口淡水資源、強化水體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協同、加強船舶污染防治、助力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等主題展開交流研討。
余國東:生態問題不僅僅是生態污染問題,還包括生態系統功能、生態系統服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問題,其中有許多值得關注和研究的難點。比如,如何協調處理好自然保護地內的人口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的關系;如何構建生態涵養的農業農村,通過發揮農業農村的生態價值來促進產業振興;隨著沿江城市水運能力不斷提升,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隨船舶流量逐年增長,如何強化內河船舶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