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回響
- 作者: 十象商標新聞 發布時間:2024-01-12 17:44:59
- 摘要
人物小傳劉玉民,1965年生,1985年參加工作,1992年入黨,歷任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坡倉鄉鄉長、城管處主任、牛崗鄉黨委書記等職務。2016年,獲評第七屆河北省“十象商標滿意的公務員”。2022年1月29
人物小傳
劉玉民,1965年生,1985年參加工作,1992年入黨,歷任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坡倉鄉鄉長、城管處主任、牛崗鄉黨委書記等職務。2016年,獲評第七屆河北省“十象商標滿意的公務員”。2022年1月29日,因突發心梗,搶救無效離世,年僅57歲,他的故事永遠留在了白沙河畔,寫進了太行深處。
“不跑官、不要官,組織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為官一任,就是要給老百姓做點事”
2005年,劉玉民從縣直部門調任到山區鄉鎮工作,任坡倉鄉鄉長;2011年,調任城管處任主任。2012年7月21日晚,易縣境內普降大雨。睡不著覺的劉玉民,開著車在轄區內一條街一條街地轉,查路況、看險情。面對群眾到城管處上訪,劉玉民總是耐心細致地給大家伙兒做思想工作,很多群眾因此和他成為朋友,有啥事都會找他聊聊。
2013年,劉玉民被任命為牛崗鄉黨委書記。當時的牛崗鄉是全縣最貧困的鄉鎮之一,地處偏遠、交通閉塞,基礎條件差,百姓收入低。牛崗鄉所轄10個行政村有8個是貧困村,全鄉5000余口人里有20%以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耕地不足1畝,基本上還都是沙漏地和坡腳次地,每年種植一茬玉米,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2280元。當時,就連鄉機關辦公用房也屬危房,正在維修,鄉干部只能在當地學校的幾間舊房里辦公。
“事兒都是人干出來的,越是苦地方,越是窮地方,越需要我們黨員干部!”劉玉民沒有半點遲疑和埋怨。從上任的那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了下去。
“得為老百姓做點事,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抱定這樣的想法,他一個村一個村地轉、一條溝一條溝地看,爬過山、趟過河,腳板磨出了血泡,捏著地里的土疙瘩,他心里就想著、盼著什么時候能把這變成老百姓的金疙瘩。一有時間,劉玉民就拉著“兩委”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走村串戶到種養大戶、貧困群眾處聽建議、聽想法,大家伙兒都知道鄉里來了位瘦巴巴、接地氣的“劉書記”。同時,劉玉民又多次拜訪曾經在牛崗工作過的領導和牛崗籍在外發展人員,聽取大家對牛崗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在保定參加的一場培訓課上,老師講到了“三優”富士蘋果,劉玉民一下子生出了發展蘋果產業的念頭。他通過朋友找到河北農大專家解金斗,幫助謀劃思路。
據了解,牛崗鄉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有山沒礦,發展工業很不現實。如何充分利用氣候、土壤、山場廣闊等先天自然條件,變劣勢為優勢,在農業上做文章,發展高效農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成為劉玉民與專家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經過河北農大專家教授、縣林業、農業等有關縣直部門技術人員多輪實地踏查,牛崗鄉的發展路徑一步步清晰起來。最終,“推進脫貧攻堅、發展蘋果產業、建設林果專業鄉”成為牛崗鄉的發展方向。
方向定了,村里的干部群眾卻打起了退堂鼓。村里人祖祖輩輩種玉米,旱澇保三分,窮是窮了點,但也不至于挨餓。一說種蘋果,大家心里都沒底。面對這一情況,劉玉民從改變鄉親們的思想意識入手,先后組織鄉村干部、村民代表、種植大戶、有投資意向的企業經理500余人次,到順平縣、平山縣等蘋果基地參觀取經、開拓思路。他還和鄉里的干部帶上電腦、視頻、技術資料,走村入戶,掰開揉碎地給鄉親們講解牛崗種蘋果的地質優勢、發展前景。
“我們不僅要種蘋果,還要把蘋果種好,種出真正的好蘋果。”在他的努力下,牛崗鄉與河北農大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牛崗鄉被列為“河北農大科技產業示范園區”,牛崗蘋果在技術指導與培訓等方面有了強大的科技支撐。2014年,牛崗鄉開設“科教興農講堂”,邀請河北農大蘋果專家進行培訓,平日里操持慣了鋤頭鎬頭的老百姓們開始拿起了紙筆。為了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牛崗鄉經多方籌措資金,在駱駝峪村建起50畝蘋果精品科技示范園。
“沒想到咱牛崗真能種蘋果!”“這蘋果個兒可不小!”“你嘗嘗,還真是挺甜!”……豐收時節,劉玉民把當地老百姓請到果園里參觀品嘗,看著樹上紅彤彤的蘋果,聽著鄉親們的對話,想像著山上山下牛崗蘋果滿坡的景象。劉玉民堅信,只要干下去,肯定能把事兒干成。
“只要對牛崗鄉好,對老百姓好,讓我把心掏出來都行”
“種玉米遇上好年景,每畝產量1000斤,每斤1元,每畝毛收入1000元。還得去掉人工、種子、化肥等花費,每畝純收入也就300多元。種植蘋果就不一樣了,每畝純收入少說也得幾千元。”這是劉玉民給老百姓算的一筆經濟賬,劉玉民說,自己就是農民,農民就得說農民的話。
土地分散在一家一戶,一旦管理不到位,就是種上蘋果樹也難保障收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百姓利益,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借鑒,劉玉民就自己查資料,沒日沒夜地琢磨。“他這個人忒擰,只要想干的,八匹馬都拽不回來。”時任牛崗鄉鄉長的楊旭說,剛開始那兩年,哪哪兒都難。要沒有劉書記那股“擰勁”,恐怕就不會有現在的牛崗。
功夫不負苦心人。劉玉民憑著這股“擰勁”,最終提出了一套“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新模式。2014年,在鄉里的支持指導下,由臺底村黨支部牽頭,率先在全鄉成立了“蘋碩林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生產設備、生產資料、管理技術“三統一”和土地、勞務、資金“三入股”。土地入股即農戶以自己的承包地入股,不愿將承包地入股的農民,按每年每畝1000元流轉給愿意土地入股的農民,還可以進行土地互換,達到愿種地的能種地、愿入社的能入社,解決了土地分散難集中、分散經營難管理、產業化發展難統一的問題;勞務入股即老人和婦女到合作社打工,就近務工,工資入股參加分紅,既照顧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資金入股即動員村內比較富裕的農戶投入資金入股,解決了后續管理資金不足的問題,實現共同富裕。這一產業發展模式既充分保證了群眾利益,也便于科學精細管理,實現農戶、合作社和村集體三受益。
現如今,全鄉成立林果專業合作社7家,注冊林果企業3家,成立科技培訓中心1處,建立精品科技示范園1處。牛崗鄉蘋果種植面積已輻射臺底、駱駝峪、柳樹片、座山臺、牛崗村、碾子臺六個村達3000多畝,產量突破300萬斤,全鄉人均收入達到8950元。牛崗鄉也從全縣最貧困的鄉鎮之一成為了全縣的脫貧樣板。
“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有顆大‘心’,凡事都應該用心去做”
因為工作忙碌,劉玉民的母親每次住院,他都未能陪護;因為工作忙碌,唯一的女兒劉晨曦上學期間,他也未能接送。周末一有時間,妻子李淑新就會陪著劉玉民在牛崗圍著地塊、山坡、河套轉蘋果,夫妻二人一起看著蘋果樹在土地上扎根、開花、結果。
“要有顆大‘心’,凡事都應該用心去做。要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爭取成為一名醫學大家。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像大地那樣,容百川、納萬物,善待每一個人。”劉玉民在女兒劉晨曦選擇從醫參加工作后對她說。
2017年,操勞過度的劉玉民開始出現半身麻木、走路不穩、吃不下飯等癥狀。動脈堵塞、胃出血、腎衰等疾病伴隨著他走過了最后的幾年。病重期間,劉玉民還在給解金斗教授打電話,咨詢蘋果樹如何有效應對“倒春寒”的問題。2019年,因身體原因,劉玉民被調回縣直。2020年,牛崗蘋果通過有機認證,并注冊了“大美易州牛崗”商標,“我在牛崗有棵蘋果樹”認領活動在臺底村啟動。劉玉民受邀,抱病堅持回到了這片令他魂牽夢縈的土地。鄉親們選了一棵長得最好、掛果最多的樹要送給他,被他婉辭拒絕。他說:“牛崗蘋果產業發展不是哪個人的功勞,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各級部門的支持,離不開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這是屬于大家共同的成果。我只希望,隨著產業發展不斷壯大,我們能有機會更好地回報家鄉、回報社會。”(馮英華)